诚然,3月是招聘和跳槽的高峰期,所以我应该像大多数招聘人员一样,忙于筛选简历、初试、复试等大量招聘工作,做一个严谨挑剔的面试官,但相反,我没有。我坐在面试官对面,成立了一名候选人。理由很简单,我辞职了,成了跳槽大军的一员,并各种面试场所进进出出。
当我收到第一份面试通知时,说实话,我很高兴,因为我的简历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的能力得到了肯定。但紧张吗?这个时候真的没有,因为我觉得我面试过很多人,不同的岗位和人群,我觉得面试会有类似紧张的情绪。
但是,当我被面试官接进会议室,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面对面对面面容严肃的面试官时,我感到紧张,心跳加快,语无伦次。我记不清之前想过的话,脑子里一片空白,可能和面试官刻意营造的面试氛围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我太自信,没有做好面试的充分准备。当我被问了好几次哑口无言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面试别人和面试别人是不一样的。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即使你清楚的知道什么样的答案最能被面试官接受,他也会问什么样的答案。不同的是不同的。被问和被问能一样吗?
不用说,我在这次面试中失败了,没有收到任何复试的消息。显然,这是一个教训。于是,在接下来的面试中,我开始做好准备,上帝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充足的面试课程让我第一时间赢得了面试官的青睐。在不紧张的情况下,我开始和不同的面试官交流,在他们面试我的时候,我开始观察他们的言行。倪萍奶奶的语录似乎有一句大致的意思,就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反过来想。当人们开始站在对立面思考问题时,他们可能会豁然开朗。当我坐在候选人的位置上,看着对面面试官一张一张的嘴介绍公司的时候,我觉得我也在面试他。我在想她穿的西装是不是公司规定的制服,是不是每天上班都要这样穿;我在想为什么她说某句话的时候眼睛眨得很厉害;我在想这家公司的会议室或者洽谈室的设计是否合理;我在想她刚才说的工资有没有谈判的可能...原来面试官在面试我的时候,我也在面试他,不是出于我个人职业习惯的考虑,而是每个申请人都会有一颗心。申请人会从面试官身上看到很多公司的东西,比如着装,说话,工资,休息等等。
选择是相互的。面试也是相互的。
所谓市场,就会遵循市场规律、供求关系。虽然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信息不对称和地域限制对人才市场仍然存在。所以在整个人才市场上,总会出现企业找不到人,求职者找难找到工作的现象,但是哪个更难呢?是企业选人更有优势还是求职者应聘更方便,是我面试你还是你面试我?
招聘,对于我现在来说,就是应聘,招聘和应聘,南京夜场招聘面试官和应聘者,在文法和逻辑上是相互对立的,面试,其实是相互的。最合适的比喻,相亲,单向的好感不能算什么,只有双方达成满意,才能进一步发展。面试也是如此。当面试官用他挑剔的眼睛和厚厚的镜片看我的时候,我其实是在观察他,观察他的言行,就像他做的一样。这不仅仅是因为我的职业习惯。我觉得每个申请人都想更多的了解他申请的公司,他们第一个接触到的角色就是他了解公司的突破口,面试官的言行,面试场所的环境等等。
一位专业面试官,招聘已成功一半。在我经历的面试中,面试规模有大有小,有简单复杂的,有初试复试,但面试官无疑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在我看来,面试我的人是一个刚毕业半年的应届毕业生或者一个有五年招聘经验的招聘专员。两者的区别无疑是巨大的,结果不言而喻。不是危言耸听,就算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仅仅一年半的经验能积累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怎么能和职场上无数的老鸟比呢?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控制整个面试场景。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申请人的潜力,诱导申请人回答你想要的真实答案,而不是准备好的官话和套话。
大家都说金三银四,三月是一年中人才市场最活跃的时候,也是招聘专员最忙的时候,在一次又一次的面试中斗智斗勇,在忙碌的同时别忘了做好被面试的准备,当应聘者口若悬河时别忘了他其实也在面试你。